题晋王大令保母帖 - 宋,汤炳龙

曹娥洛神遍堪舆,保母后出争澜趋。
一时耳目喜新毕,九原谁复哀意如。
世人重艺不重义,每以好奇夸好事。
集古金石半丰碑,逝者似为书者累。
八百余载四字全,政同悬崖三百年。
王畿不悟王元象,不如果也能兴邻。
但道青毡故家物,肯因陵谷邻枯骨。
耳孙犹尔况他人,崇韬安生何可忽。
昭陵之盗犹兰亭,必无可欲乃妥灵。
黄閍前车已如此,安何金蝉之墓终弗毁。
这首诗的主题是曹娥、洛神、金石等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。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,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,以及对文物艺术的珍视和保护。 首先,作者通过“曹娥洛神遍堪舆,保母后出争澜趋”等句,表达了对曹娥、洛神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。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女,因父亲溺亡而投江寻父,后因祭祀她的庙宇多次显灵而闻名于世;洛神则是传说中的女神,作者通过将两者联系起来,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。 其次,作者对金石等文物艺术的珍视和保护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。他认为世人重视艺术而不重视道义,常常以追求新奇和夸耀好事为目的,这使得许多优秀的文物艺术品遭到破坏和损毁。因此,作者呼吁人们应该重视文物艺术的价值,珍视和保护它们。 此外,作者还通过“集古金石半丰碑,逝者似为书者累”等句,表达了对古代碑刻等金石文物的珍视之情。他认为这些文物能够保存至今,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,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和传承。 最后,作者还通过“耳孙犹尔况他人,崇韬安生何可忽”等句,表达了对文物传承的重视。他认为文物不仅仅属于某个家族或个人,而是属于整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遗产。因此,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文物,让它们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继续发挥作用。 总的来说,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、文物艺术和传承的珍视之情,呼吁人们应该珍视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,让它们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继续发挥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