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和幸三会寺应制 - 唐,李峤

故台苍颉里,新邑紫泉居。
岁在开金寺,时来降玉舆。
龙形虽近刹,鸟迹尚留书。
竹是蒸青外,池仍点墨馀。
天文光圣草,宝思合真如。
谬奉千龄日,欣陪十地初。
这首诗是作者游历古迹“故台苍颉里”后所写,诗中对故台和新邑(即新乡)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。 首联“故台苍颉里,新邑紫泉居”,作者用“故台”指代苍颉造字台,苍颉造字是华夏文化发展的里程碑,具有重大意义,所以至今仍为人们所瞻仰凭吊。这里说“故台苍颉里”,既点明题旨,又透露出作者对华夏文化的崇敬赞叹之情。“新邑紫泉居”则是指新乡城内,句中洋溢着新乡人民对华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之情的赞美。 颔联“岁在开金寺,时来降玉舆”,上句“开金寺”据有关资料记载,为隋朝慧明开凿。因创建寺时值开皇年间,故名。古寺历经沧桑,至今已无存。然而作者仍然用它来赞美新乡人民的创造精神。下句“降玉舆”借指友人的到来。作者用“降”作动词,意即专为迎接友人而来临。此句充满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台新邑的热爱,因而感情真挚而热烈。 颈联“龙形虽近刹,鸟迹尚留书”。继续写新乡故台和造字遗迹。“龙形”和“鸟迹”双关,既指传说中的龙、鸟刻石,又指苍颉造字遗迹。说“龙形虽近刹”,是写故台附近有隋开皇年间所建之伽蓝,即佛寺。“近刹”是就地理位置而言,与下句“尚留书”相对,相映成趣。“尚留书”三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,它说明故台附近不仅有苍颉造字台,而且还有许多与华夏文化有关的遗迹。但这些遗迹都已荡然无存了,只有作者亲眼所见这些传说中龙、鸟刻石的遗迹尚存于世。这一联对故台附近的新气象赞叹不已。 尾联“天文光圣草,宝思合真如”,上句“天文”指苍颉观察天象、默察风云而创文字的天赋神韵。“圣草”则指苍颉手植青竹以制毛书的神奇传说。“天文光圣草”,即天文之光照射着圣人苍颉的手书,是对苍颉手书的赞美之词。下句“宝思合真如”,是说作者思考苍颉造字之精神可宝,而佛经真意与苍颉手书有相通之处。作者用佛教思想赞美苍颉手书及其精神,可谓匠心独运而又恰到好处。 全诗感情真挚而热烈,语言自然流畅,意境深远,不愧为古今传诵的名篇。诗人通过对华夏文化和地方历史文化的热烈讴歌,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无限热爱和无限眷恋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