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人都会有情绪,宝贝也同样,这是一种自然规律。然而,宝贝因为缺乏自制力,他们闹情绪的时刻非常多,因为很多情绪问题是他们没有办法自控的,这也让父母感觉非疲惫累。在我们的生活中,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后,我们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处理宝贝的情绪,做一名积极智慧的父母!家庭,是宝贝学习情绪能力最重要的开始,父母更是宝贝最重要的情绪教练。
宝贝情绪学习经验深受父母的影响,父母同时也是稳定宝贝情绪的最主要来源。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,约翰?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: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宝贝,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,挫折忍受度高,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。提高宝贝的情绪能力,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。作为父母最不应该犯的错误一定要注意:
1. 用暴力制裁宝贝的情绪:
当宝贝闹情绪的时候,父母肯定会出现比宝贝更烦躁的情绪,然而严惩、恐吓和威胁的话语都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,反而会扼杀宝贝的自尊心和安全感,甚至会使宝贝采取自我破坏、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。
2. 被宝贝的负面情绪牵制:
有的家长因为觉得宝贝小,在宝贝因为一些小事情闹情绪的时候经常会用“不要哭,马上带你去吃”、“好了好了,这个玩具给你买吧,别难过了!”这样贿赂、哄劝的方式确实可以短期内息事宁人,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则是纵容了宝贝更大的问题“情绪勒索”。
3.给宝贝哭的权利:
“男子汉不要哭,勇敢一点!”“女宝贝总是哭,这样的小朋友会没有朋友的”哭泣,只是宝贝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,和懦弱还有小姐脾气,其实没有根本的联系。在宝贝小的时候,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,都应该给宝贝哭的权利,因为只有宣泄了负面情绪宝贝才会逐渐平复……
4. 宝贝有情绪的时候说教=无效教育:
当宝贝伤心、难过、生气的时候,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,根本不是灌输规则、训诫说教的好时机。宝贝闹脾气时,无法保持冷静,反而会以愤怒,甚至更加严重的宣泄方式与家长抗衡,形成“你来我往”的恶性循环。最后“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”的想法,将深刻在宝贝的心上。
5. 为了安慰宝贝将错误归咎他人:
我们经常见到的这样的形式“宝贝,疼不疼!都是地板害的,这个破地板!”当宝贝遇到挫折时,为了安抚宝贝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,会让宝贝无法对自己负责,失去从错误中反省改正的机会,容易养成遇到挫折、回避自己的错误“只会怪别人”的恶习。
宝贝的情绪培养及好习惯的养成,是越早开始越好,且在纠正宝贝情绪问题的时候,一定要注重方法和技巧。
作为家长应该理解、接纳宝贝的情绪
宝贝出现情绪反应的时候,作为父母首先要用同理心和倾听接纳宝贝的情绪。当宝贝知道你愿意理解他的感受,就会慢慢将心情平复下来。当还自己心情平复之后,你再和宝贝沟通的时候,就会相对容易很多。情绪是自然产生的感觉,是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主观感受,因此没有对错之分。它是一种能量,一旦涌现了,绝不会凭空消失,需要有效抒解的方式。
宝贝表面上可能没事,但内心那股“气”依然存在,“情绪垃圾”愈积愈多,最后只能是一发不可收拾。
“二胎宝妈MC”提示:我们必须要让宝贝明白,所有的情绪都是可以被接纳的,也是可以被理解的,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。
教会宝贝表达情绪,学会梳理原因
宝贝的情绪平复之后,父母一定要非常正式的和宝贝交谈,运用言语反馈宝贝的真实感受,协助宝贝觉察、认清自己的情绪状况。回应宝贝的感受,让宝贝知道自己的情绪父母是理解的。之后,要做的就是协助宝贝正确表达情绪,教会宝贝如何表达情绪是正确的。
引导宝贝学会用思考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
情绪管理的基础是自我觉察。最早提出“EQ”概念的耶鲁大学教授,彼得?沙洛维建议父母,要多和宝贝谈感受,让宝贝和他的“感觉”在一起,问“你现在有什么感觉?”、“哪一种情绪的感受最深刻?”帮宝贝把潜藏的感觉引发出来。情绪就像画家手中的缤纷颜料,唯有自由的经验各种情绪,才知道如何运用它、调整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