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有许多误区。爱得不得法,就步入了误区。用“牺牲”的说法,是一种危险的爱常听见有妈妈向大些的宝贝历数自己的牺牲:为你花了多少钱,多久没有逛街看电影,如何如何辛苦……父母们希望向宝贝说明这些牺牲,可以让宝贝懂得感恩,或者让宝贝懂得珍惜生活、努力上进。
其实,自己觉得在为宝贝牺牲的妈妈,常常会事与愿违,得不到预期的结果。实际上,“妈妈的牺牲”对于渐渐长大的宝贝来说会是一个沉重的精神包袱。即便妈妈申明“我的牺牲不求回报”,往往只是不求物质与表面上对自己的回报而已,这种牺牲隐含的对于宝贝的期待,可能更令宝贝难以承受。妈妈的牺牲都是为了你呀,你怎么样了呢?你拿什么面对妈妈的牺牲呢?这都是无形中加于宝贝身上,让他无法轻松做他自己的因素。《夏山学校》的作者尼尔曾经说,“每个宝贝都会在潜意识中恨那个为他做了牺牲的人”。
没有哪一个宝贝希望父母为自己牺牲,未成熟的小孩会有很多需求,宝贝需要满足一定的生活与成长需求,但这并不是要求父母牺牲。人们常说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,天下父母的心愿都是一样的,就是希望宝贝过得好。其实,天下宝贝的心愿何尝不是如此,他们也都希望父母能过得好,希望父母能够快乐幸福。如果父母为自己牺牲了快乐、受了委屈,父母心上的负担,必然会转嫁到宝贝心上,谁喜欢在心上平白加一份负担呢?
1是伺候宝贝,还是使用宝贝?
糊涂的父母甘心情愿作宝贝的保姆,事事替宝贝代劳。在家里替宝贝叠被、穿衣,甚至喂饭;在外面替宝贝背书包、背画板、背水壶,明明是宝贝能干的事,全由父母包办了。宝贝呢,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里,他认为:你为我服务,应该!谁让你生了我!
智慧的父母会巧妙地使用宝贝,愿意给宝贝委以重任。凡是宝贝力所能及的事,都会支持宝贝自己干;凡是宝贝为父母做的事,哪怕是端来一杯水,父母都会欣然接受,真诚地对儿子说:有儿子就是不一样!赞美女儿说:有个女儿真好!宝贝听了美滋滋的,觉得自己很有用,帮父母做事的劲头倍增。
2是否定宝贝,还是肯定宝贝?挑剔的父母总是在否定宝贝,爱用自己宝贝的短处与别人家宝贝的长处比较,你瞧人家!是他的口头禅。结果呢?在否定中长大的宝贝,极度对别人充满敌意,自暴自弃。
宽容的父母总是在肯定宝贝,他们容易发现宝贝点点滴滴的进步:很好,宝贝,你比昨天又有进步了!不要紧,成功躲在失败的后面!宝贝,你真棒!宝贝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信心十足。在宽容中长大的宝贝,将会极富耐心。
3是指责宝贝,还是鼓励宝贝?
苛刻的父母容不得宝贝犯错误,面对犯错的宝贝非打即骂,逼着宝贝说谎话,由此宝贝学会了逃避,学会了推卸责任。在指责中长大的宝贝,将来容易怨天尤人。
理智的父母明白,任何一个宝贝成长的历程,都是一个犯错--知错--认错--改错的过程;不允许宝贝犯错,是对宝贝的伤害。于是,他们会耐心地帮助宝贝认识错误,让他去感受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后果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作自受,让宝贝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4是怀疑宝贝,还是信任宝贝?疑心的父母总爱用怀疑的眼光看宝贝,不相信淘小子会干好事,不相信偷过家里钱的宝贝会改好,总是把宝贝看成是说谎者,不信任他们,总是提起宝贝说谎的事情。在你怀疑的目光中,宝贝会选择继续说谎。
放心的父母会用信任的目光看宝贝,他们深信自己的宝贝是好宝贝,哪怕他有过过失。他们常常用发现新大陆的眼光,去发现宝贝身上的闪光点。宝贝从父母独特的目光中,感受到信任的力量,于是会努力表现自己积极的一面,生怕失去这份信任。在认同中长大的宝贝,将会掌握目标,爱人爱己,变得优秀。
5是放纵宝贝,还是管教宝贝?
爱宝贝就是对宝贝百依百顺,宝贝要什么给什么,不管合理不合理;宝贝想干什么干什么,不管该干不该干。于是宝贝从小目中无人,无法无天,甚至违法乱纪,这样做坑害了宝贝的一生。他们不明白一条真理:如果你想让宝贝变成不幸的人,就对他百依百顺。
聪明的父母认为,宝贝是需要管理的,规矩是需要学习的。放手不等于放纵。关爱不等于溺爱。帮助宝贝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是对宝贝一生负责。
爱宝贝需要智慧。智慧的父母不仅关心宝贝今天得到了什么,而且关心明天宝贝能用上什么。
走出误区,用智慧的眼光认识宝贝的世界,用智慧的方式走进宝贝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