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饭的时候,妈妈给丫丫喂饭,眼见着宝贝吃饱了,丫丫妈妈就停下来自己吃饭了,结果刚吃完的奶奶拿起鸡蛋羹就往孙女嘴里塞,丫丫身体在餐椅上扭来扭去,就是不愿意吃,奶奶趁着丫丫张嘴的时候快速地将一勺子喂进丫丫嘴里,丫丫很不配合地吐出来了,奶奶又塞进一勺,丫丫“哇”地哭了。妈妈见女儿实在不想吃就把丫丫从餐椅上抱下来了,丫丫跑开了,奶奶立马生气了:
“你抱来了干嘛?要不然我坐这一会娃就能把这半碗吃完,宝贝多吃就多长知不知道!”
“妈,丫丫已经吃饱了,别逼着她吃了”
”平时我喂饭都是不吃完不让下餐椅,你喂就不吃完就让跑了啦?都是你给惯得,你就惯着她吧!不吃就不长个!”
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很常见,在中国人的家庭里,“溺爱”是一个闻之色变的词。因为我们听过太多因为溺爱宝贝导致的可怕后果,在无数的故事里,成功的人生都和穷养和磨难相关,失败人生,都与溺爱有缘,这种对比鲜明让我们把“不能溺爱宝贝、溺爱宝贝等于害了宝贝”奉为教育宝贝的信条。
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爱宝贝有害,但却分不清什么是溺爱,更不了解自己家里有没有溺爱。溺爱是什么?用自己制定的“好的标准”去限制宝贝,最经典的台词是“我是为了你好,所以你要听我的”“你不能溺爱宝贝”“你真的是太溺爱宝贝了”我想问的是,真的是太溺爱吗?溺爱宝贝就一定是坏事吗?
父母将自己的一切希望系于宝贝身上,“绝不能让宝贝遭一点罪、受一点委屈”,对宝贝不当的诉求不加以限制,并且不加考虑的予以满足的,过于宠爱,由着宝贝的性子,惯着宝贝,使宝贝变得自私自利,不懂得珍爱,不体谅他人,没有同情心,长期下去的过度保护妨碍宝贝独立发展,还导致宝贝各种不良习惯,耐挫能力差,妨碍宝贝的独立发展,这才是溺爱。
事实上是,没有几个宝贝是真正享受过溺爱的,相反,更多的都是爱匮乏患者。
王尔德说道:使宝贝品行好的最好方法,就是使他们愉快。
有的家长为了自己省事或者一些固化的安全意识,打着“这样做是为了你好”的旗号,不许宝贝做这个,不许宝贝干那个,在宝贝内心的感受上对宝贝不闻不问,在外在的物质要求上对宝贝百依百顺,烦的时候,对宝贝恶语相向,用大人的权威压制宝贝,或是粗暴,或是和蔼地,夺走那些让宝贝愉快的事物:
宝贝不想吃的食物:“这个吃了对身体好,你把它吃了”
宝贝想玩的游戏:“这个太危险了不可以,我是为了你好”
宝贝闯祸了:“我打你是为了你好,我爱你才管着你”
宝贝交朋友:“那个小朋友不是好宝贝,你不要跟他玩”
这句话似乎成为家长的口头禅,其实根本没有从宝贝的角度考虑问题,没有问问宝贝是否愿意,就自己下结论这是“为了你好”,这样的溺爱,是家长根本不懂爱,照顾者过分庇护宝贝,妨碍宝贝学会独立的能力,把宝贝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塑造,以自我为中心的爱不算对宝贝的爱。
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家长应该尊重和满足宝贝正常的心理以及生理需求,不控制宝贝的想法,理解和支持宝贝的决定,认同宝贝是独立而健全的个体,做好宝贝的管家而不是做宝贝的主人,不制约宝贝的发展,让宝贝成为一个独立的人,如果父母做到了这样的“溺爱”,对宝贝来说不仅无害,反而有福。
不要想着控制宝贝
乐乐妈妈
说了不许看电视,
你咋这么不听话呢!
看电视伤眼睛,我
是为了你好!
乐乐
可是别的小朋友
都看也没什么啊!
乐乐妈妈
那你每天要先写完
作业再看电视,看
的时候要坐的离电
视机远远的,这样
可以吗?
乐乐
好的,我放学就
写作业。
宝贝也是独立的个体,也有自己的想法,避免跟宝贝说道:“我是为了你好”,换成:“妈妈相信你”“妈妈尊重你”“你的想法是什么?”“你觉得呢?”“这样可以吗?”……我们都曾是宝贝,更应该站在宝贝的角度去考虑事情,宝贝有自己的纯真和善良,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和保护,而不是遥控,应该发自内心的尊重宝贝,遵循宝贝自然的发展。
给宝贝选择的权利
青青妈妈
青青,你喜欢这件
花裙子还是白裙子?
青青
我想要白裙子,
像仙女!
青青妈妈
好的,咱们买白裙子,
但是答应妈妈,不可
以到处乱坐,吃饭的
时候要注意衣服,不
然就变成花裙子啦!
如果不小心弄脏了不
可以发脾气哦!
青青
妈妈,我会很小心
很小心的。
只要让宝贝参与的事情,都应该先征询宝贝的意见,不要用成人的评判对错的标准去衡量宝贝的行为,家长可以把握大方向,小问题让宝贝自己去选择,客观地告诉宝贝每个选择的利弊,并且尊重他的选择。爱宝贝是一种本能,尊重宝贝是一种教养,而如果没有教养,爱就是去了风格,仅仅停留在动物性的水准上。
不要吝啬你的爱
曼曼
妈妈,你可以给我
再讲一个睡前故事吗?
曼曼妈妈
当然可以了,你想
听什么?
曼曼
我想听《猜猜我有多爱你》
曼曼妈妈
小栗色兔子该上床
睡觉了,可是他紧
紧地抓住大栗色兔
子的长耳朵不放。
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……
不要吝啬于跟宝贝表达你的爱,多跟宝贝谈谈心,聊宝贝感兴趣的话题,不要苛责宝贝,只要不损害宝贝健康和性格,家长大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多拥抱宝贝,亲吻宝贝的额头和脸颊,休息日安排出游的计划,让宝贝真实地感受到你的爱,让宝贝从小就体验到关于爱的一切积极的情感,这样宝贝的内心会觉得自己是安全的,有助于日后宝贝跟他人平等友爱地交往。
所以,正在阅读此文的你,如果现在是父母,或将来要做父母,请记得:去爱他!
请更笃定、更慈悲、更无所保留地去爱他!像“溺爱”一样地爱他!
这是每一个大人,唯一不用怀疑,也不容怀疑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