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长是否有溺爱小孩?

一天我小孩在公园玩耍时不小心跌下来,因脸部朝下所以一直流鼻血,宝贝本能的狂哭猛喊痛,但是身旁的奶奶及爸爸一直说道:“不许哭!男宝贝要勇敢!”我先生甚至在这过程中,因为生气宝贝一直哭、不够冷静,而打了宝贝。 bAU中文字网

而身为母亲的我希望他能接受到关爱,就安抚他说道:“妈妈知道你很痛,但是要忍耐。”后来发现宝贝跌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,吐血出来,坐救护车去医院。当下我才真的感受到,宝贝哭闹是本能的在表示他的不舒服,也觉得严厉的要宝贝忍耐有点残忍。 bAU中文字网

在这过程中,我的确有需要检讨的地方,比方说宝贝吐血的那一刻我不够镇定,慌张的情绪可能让宝贝更害怕;我需改进的是态度要冷静,但态度冷静不是要求宝贝不许哭。然而宝贝的奶奶却认为,我的反应就是溺爱他。请问身为母亲的我在这事件中,真的是如同奶奶所说的“溺爱宝贝”吗?我该如何跟宝贝的爸爸及奶奶沟通呢? bAU中文字网

bAU中文字网

bAU中文字网

凯旋医院临床心理师杨顺兴回复: bAU中文字网

在宝贝成长的过程中,必然会经历不少痛苦。也许是生理的,例如生病或受伤;也可能是心理的,例如玩具不见了、被朋友排斥。当宝贝哭泣的时候,观念不同的父母会出现不同的反应。严格的父母会说道:“这个没什么,要坚强。”慈爱的父母则是同理倾听,关心宝贝的感受。 bAU中文字网

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有道理,但是走得太极端,也都会带来问题。有些父母太过焦虑,当宝贝遭遇轻微的困难(例如:积木倒了),父母也细心安慰,深怕宝贝无法忍受挫折。这反而让宝贝变得更敏感,遇到各种小事都要哭。相反的,有些父母太过强悍,不管宝贝遭遇多大挫折,都要求宝贝坚强。宝贝变得情绪压抑,常感觉无助。 bAU中文字网

到底该怎么办?合理的做法当然是,当宝贝强烈不舒服的时候,应该要安慰关心;当他只是轻微不舒服,应该要求他忍耐。这么做,宝贝不会动不动就哭,也不会觉得被忽略。例如:宝贝跌倒了,情况轻微,当然是用中性的声音叫宝贝:“没关系,自己爬起来。”但如果宝贝撞得很痛,或者流血了,当然要表示慈爱,安慰他,帮他处理伤口(注:在您提问所描述的情境,“表现慈爱”是正确的)。 bAU中文字网

关于慈爱,有一个重要观念要提醒:“宝贝哭闹”是一种本能行为,很多宝贝都会夸大内心的痛苦,藉此得到父母的关心(注:如果想了解深入的论述,可参考《自私的基因》一书),因此不要认为宝贝在哭,一定是代表他很“痛苦”。父母要判断:哪些事情哭是合理的,应该要安慰;哪些事情哭是不必要的,应该要斥责。如果无法判断,应该观察其他父母的做法。通常大家不会安慰的事情,宝贝在大哭,父母该做的是斥责,不是安慰。 bAU中文字网

在临床上,笔者常看到“慈爱”带来问题,就是宝贝脆弱自私,无法适应社会;但偶尔笔者也会看到“严格”带来问题,就是宝贝忧郁悲观,甚或严重时,提早结束生命。显然,“对宝贝的关心”跟许多事物一样,太多或太少都不好。 bAU中文字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