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没有菲尔普斯,我们会知道人究竟能游得多快吗?如果没有博尔特,我们会知道人究竟能跑得多快吗?如果没有世界纪录挡在前方,运动员能够奋勇追赶、超越自己吗?
素质教育解放了家长?谁都想自己的宝贝能够进入好的学校,得到好的教育资源,但是好资源是要抢的。上海的小升初是免试就近入读,想要进去名校,就得去参加面试。同样都是A的情况下,学校怎么选择呢?
也意味着家长要让宝贝参加各种培训班,参加各种竞赛,拿各种奖状证书,证明宝贝是优秀的。
2、组织入学选拔考试疯狂补习班,未来也许也会在上海上演。
素质教育解放了教师?“等第制”的评判人是教师,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说是主观的,没有评价标准。这样会出现什么问题呢?中国是人情社会,为了让老师给出个A,家长们会乐意跟老师搞好关系,争取特殊照顾。按成绩排名的时候都杜绝不了的“红包”,在等第制下岂不是有了用武之地?
外国一个班级十几二十人,中国一个班级四五十人,等第制要求教师一个个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,还要因材施教,这对于一个教师来说,要求有多高?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,还要做到公平公正,不因自己的一句评语而毁了一个学生的一生。本来教师的工作量已经很重了,基层教师工资又很低,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,等第制实在是令人没有信心。
赢在起跑线上?条件好的家庭可以负担得起,那条件不好的家庭呢?素质教育对穷人家庭来说是不公平的,他们负担不起课外补习、特长班、培训班的高额费用,以前还能凭成绩进好大学,现在可能连选个好初中的机会都没有了。一个悲惨的事实是,上海中考淘汰率极高,有40%的宝贝上不了高中。而在未来,上不了高中的学生比例将会严重偏向家庭条件不理想的宝贝们。 如果“等第制”实行下去,将来的初中高中教育必定需要配套的改革。我们大胆预测一下,当高考被取消,我们的宝贝,究竟算是赢在还是输在起跑线上呢?